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7-11 08:50:02 / 个人分类:我的班级和学生
TAG:
QUOTE:
原帖由 其军(wqj) 于 2008-7-11 09:16 发表我曾经离开过K12一年多时间。离开之前红霞版主当初有一句话:半坡也是被现实熏得无柰了。
浮躁心情下,不会有幸福感,更不利于解决问题
半坡站长果然修炼到境界了![]()
QUOTE:
原帖由 半坡网站长 于 2008-7-11 09:34 发表我说的境界是心灵和思想上练达,是实践磨砺和思想觉悟的结果。半坡站长的这篇文章,正是这种心境的描述!!精彩!!
我曾经离开过K12一年多时间。离开之前红霞版主当初有一句话:半坡也是被现实熏得无柰了。
有一段日子,我自己也浮躁、急躁。有一个老师的回复,给我印象很深:大意是“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开开一道门”。在那个精神 ...
QUOTE:
原帖由 半坡网站长 于 2008-7-11 08:45 发表值得思考的精品好贴!
从跟帖的浮躁到课改教师的牢骚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先生案头有一张妻子的照片。吴先生平时对生活有些马虎,冰心怀疑他根本就不看照片。“有一天我趁他去上课,把一张影星阮玲玉的照片,换进相框里,过了几天,他也没理会。后来还是我提醒他:‘你看桌上的相片是谁的?’他看了才笑着把相片换了下来,说:‘何必开这样的玩笑?’”
吴文藻先生闹出生活中的笑话,只是因为他注意力更多的是在书本上。而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闹出笑话,却又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
在论坛的跟帖中,我读到过很多闪烁晶莹的思想,读到过屏幕背后一颗颗纯真的心灵。我也读到过不少空洞无物的自语,读到过黑暗中传递出的一股股无以明状的焦躁气息。在教育教学论坛中游走的身影,多是我们的同行。在现今环境中,一名教师的生存状态需要经受内外风刀霜剑的侵逼,能守住一份恬静,那可能需要在佛前几世的祈求。在论坛中跟帖,显得浮躁、任性使气有时也再所难免。在一个突出理性的论坛,我们可以偶而在同行面前洒一把抑郁的清泪,但是,我们更应该坚强地拿出“不带情绪进课堂”的那份操守。
文字是寂寞之道,也是理智之道,更是做人之道。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影响了我们的思维和判断。文事武做,三拳两脚打出一个天地的急功近利思想隐蔽在深处。我们需要逃避“热闹中透着腐朽的空气”,我们要经常“凝神入定地反观,内视,增加情感意绪的积蓄、沉淀,动笔时才能有所渲泄。”积累得越久,爆发就越强,积累越厚,爆发就越深。最近,我在论坛上读到的文字中,印象最深的是兴安杜鹃网友的《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就是厚积薄发的最好例证。她的文中没有城市的喧哗和夏日的火热,平实的文字背后,是几十年岁月的圈圈之痕。她身体力行地向那些在课改中牢骚满腹的同行传递一种价值指向——我们要找到职业幸福感。
课堂上的牢骚,和论坛上的浮躁,是一脉相承的。没有理解文字,我们的跟帖流于村野的调侃、缺乏思维的轻浮。没有潜心探索,我们在课改中呈现没有理念的实践、自暴自弃的盲从。在论坛中,我们不回帖,因为“我们都是不相识的”,在论坛中,我们回帖,因为“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在课改中,我们面对困难徘徊时,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又将失去星星。
QUOTE:
原帖由 半坡网站长 于 2008-7-11 08:45 发表不需要在佛前祈求几世,即便是佛所倡导的也不过是“当下”二字。
在现今环境中,一名教师的生存状态需要经受内外风刀霜剑的侵逼,能守住一份恬静,那可能需要在佛前几世的祈求。
QUOTE:
原帖由 半坡网站长 于 2008-7-11 09:42 发表我也喜欢巴金在《随想录》中的文笔。
我在看巴金《随想录》时,得到最大的收获不是他的内容和思想,而是他的文字本身:平实而准确。
QUOTE:
原帖由 半坡网站长 于 2008-7-11 08:45 发表读站长的帖子,总能使人受益。
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先生案头有一张妻子的照片。吴先生平时对生活有些马虎,冰心怀疑他根本就不看照片。“有一天我趁他去上课,把一张影星阮玲玉的照片,换进相框里,过了几天,他也没理会。后来还是我提醒他:‘你看桌上的相片是谁 ...
QUOTE:
原帖由 共同学习 于 2008-7-11 23:14 发表文理各有所长。90年代读大学的人,可能没有现在新世纪这些大学生素质这么全面了。所以,像我,理科差得出奇。有网友还说我是客气话。我在网上向来不说客气话。实话而已。
本来占了个好楼层的,又怕大家看不到我新发表的高论,所以就删除之后重新发到下面来了。![]()
兑现自己的承诺,新编辑的帖子如下————
楼主的帖子,写得很好,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文笔上,我都很欣赏。
说实话,如果只是看到这篇 ...
QUOTE:
原帖由 乡村草 于 2008-7-11 23:13 发表我离开K12的这一年多,就是痛苦地反思。现在,有时虽然偶而也还有旧习,但是,我现在是想生气都难了。平常心看待一切吧。我的半辈子也快过去了。只想切切实实地做一点事了,免得退休——如果那时候还有退休制度的话,时没有一点回忆。
想想自己,离“不浮躁,少牢骚”还有不少差距!![]()
QUOTE:
原帖由 半坡网站长 于 2008-7-11 23:42 发表同意你的观点。也有时候,是他真不理解,这时候,需要有人帮助他,可能这个帮助的过程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人们不太容易认为自己是错的。但是,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承认就是。
文文理各有所长。90年代读大学的人,可能没有现在新世纪这些大学生素质这么全面了。所以,像我,理科差得出奇。有网友还说我是客气话。我在网上向来不说客气话。实话而已。
理科老师参与讨论更能从新的一个角度看问题,使一些东西出彩。会不会说话并不重要,只要将自己想说的大意说清楚了就行了。其实文科老师也是一样的。
有时一些感想,因生活中一些小事的触动而起,但是,一旦形成一种观念或者认识,它的适用范围又远远大于当初的那件小事。就像我这个主帖的观点,是因原来的一个帖子争论而感,但是,又远远超过了那种小事争论的范围。
记得傅雷曾经告诉他的儿子,一个人不会幽默,并不要紧,但是,一个不会幽默的人硬充着幽默,那就显得可笑。大意如此。比如,有些人不太擅长阅读或者理解,那么,他硬装着和别人一样甚至比别人更强,那样往往会闹出笑话。
QUOTE:
原帖由 共同学习 于 2008-7-11 23:56 发表有一个故事是说,拿竹杆进城的人,横着拿,可是进不了城门。他就竖着拿,还是进不去。这时,有人教他,直着拿,进去了。
同意你的观点。也有时候,是他真不理解,这时候,需要有人帮助他,可能这个帮助的过程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人们不太容易认为自己是错的。但是,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承认就是。 ...
QUOTE:
原帖由 半坡网站长 于 2008-7-12 00:04 发表这个优点,难能可贵啊。
有有一个故事是说,拿竹杆进城的人,横着拿,可是进不了城门。他就竖着拿,还是进不去。这时,有人教他,直着拿,进去了。
在生活中,我有时就犯这样的横拿杆子进城的毛病。就是别人讲了,我还是不明白。脑子转不过弯。然后呢,我就天天想,月月想,突然有一天,我明白,原来这么简单!于是就怪自己太笨。比如,对四舍五入,我是到初二才明白的。人啊,有时就犯浑,别人讲得再多也没用。还是要自己去慢慢体会。和这个毛病相抵,我有一个优点,就是想不明白的问题,我会想上十年。
评论